第一卷 第39章 培训结业与各奔东西-《重生1970:我在长白山里走山货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一九七一年,农历三月初三,谷雨节气刚过。

    长白山区的清晨依旧带着料峭春寒,但空气中已能嗅到泥土解冻后湿润的生机。

    公社卫生院那排作为临时教室的平房里,气氛比往日肃穆了许多。

    为期一个月的六二六赤脚医生培训班,终于走到了尾声。

    今天,是结业考核的日子。

    “大家都静一静!”

    刘院长站在讲台前,用力敲了敲桌面,声音洪亮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,“今天是检验大家一个月学习成果的时候!笔试考理论根基,实践考手上功夫!成绩要记入个人档案,评出优秀学员!都给我拿出最好的状态来,别给自个儿,也别给推荐你们来的生产队丢脸!”

    台下四十多名学员屏息凝神的安静听着。

    李长青和林晓梅对视一眼,都能看到对方眼中的沉着与自信。

    这一个月,李长青凭借重生者的超前认知和顾清明的倾囊相授,林晓梅则依靠自身的细致刻苦和扎实文化底子,两人都已将培训内容消化吸收,融会贯通。

    赵卫国紧张地翻着笔记,张大壮则搓着手,小声嘀咕:“老天爷保佑,千万别考包扎,俺这粗手笨脚的……”

    周薇依旧是一副平静无波的样子,仿佛只是参加一次寻常测验。

    上午考核笔试。

    教室安静得只能听见钢笔尖划过粗糙纸张的沙沙声,以及偶尔压抑的咳嗽声。

    试题涵盖面很广:中医基础理论、常见病症诊断,需要写出病因、病机、治则、方药。

    常用草药识别与性味归经、针灸穴位定位与主治、农村常见传染病预防、简易外伤处理原则等。

    李长青答题速度很快,那些抽象的理论在他脑中能迅速转化为直观的图像和逻辑链。

    尤其一道案例分析题:“一社员夏季田间劳作后,突发高热、头痛、无汗、烦躁、口渴,脉洪大,请分析病机并拟定治法方药。”

    他略一思索便写下:“此乃暑温,因暑热之邪侵袭阳明气分所致。治宜清热生津,方选白虎汤加减(生石膏、知母、粳米、甘草,可酌加西瓜翠衣、荷叶)。”

    其辨证之准,用药之贴切,远超普通学员水平。

    林晓梅则字迹清秀工整,答题条理清晰,尤其在对药物剂量和针灸手法的描述上,极其严谨,显示出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。

    很快便来到下午实践考核。

    场地设在卫生院的小院和几间空闲诊室里。

    刘院长和几位卫生院的医生担任考官。

    学员们被依次叫进去,面对模拟的病人和设置的情景。

    李长青抽到的考题是处理一位急性腹痛伴呕吐的社员。

    他走进诊室,只见一位由卫生院护士扮演的病人正蜷在诊床上呻吟。

    “同志,您别急,我是学员医生,告诉我您哪儿不舒服?什么时候开始的?”

    李长青的语气沉稳,一边询问,一边目光敏锐的观察着病人的脸色和状态。

    “哎呦……肚子疼……这儿……绞着疼……晌午吃了点凉饽饽就开始了……恶心,吐了两次了……”

    病人按照事先安排的设定表演着。

    李长青连忙上前语气温道:“我先给你检查一下。”

    他双手搓热,然后以恰到好处的力度按压患者腹部,仔细感受着腹壁的紧张度、压痛点。

    “这里疼吗?这里呢?”

    他一边按,一边问,同时观察对方反应。

    结合问诊和触诊,他迅速判断:“可能是饮食不洁引起的急性胃肠炎。我先给您按揉一下内关、足三里止呕止痛,建议暂时禁食,喝点淡盐水补充水分,我给您开个方子,用藿香、紫苏叶、陈皮煎水喝,化湿和中止呕。”

    他的处理流程规范,判断准确,措施合理,尤其是手法熟练,远超一般学员,让扮演病人的护士和一旁的刘院长都暗自点头。

    林晓梅抽到的是小腿开放性创伤清创包扎。

    她戴好口罩,洗干净手,动作轻柔而迅速地清洗伤口周围皮肤、消毒、清除模拟污物、上药、包扎,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,最后打好的绷带结既牢固又美观,充分体现了她细心、严谨、温柔的特质。

    周薇则展现了兵团卫生员的干练,处理前臂骨折固定时,取材树枝、布条、模拟复位、固定、包扎,一气呵成,速度、力度、角度都无可挑剔,带着一股军人般的利落劲儿。

    考核结束已是日头偏西了。

    学员们聚在院子里,心情忐忑地等待结果,三三两两地小声议论着考题,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期待。
    第(1/3)页